村网通总站 下关村 xiaguancun.nync.com 欢迎您!
本报记者郜晋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同时作出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重大部署。”青海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玉虎说,“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
大美青海,犹如画境。生态文明处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青海尤其如此。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区,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青海的生态关乎中华民族长远大计和永续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守好生态,振兴产业”是当前青海农牧业发展的重心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坚持所在。
在守好生态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重点推行国家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现草原禁牧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核减超载牲畜570万羊单位,建立了草原管护员队伍;重点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
多年的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恢复了草原植被和生产力,而且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得到局部改善,草地生态退化得到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三江源地区水资源量增加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草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三江源头千湖奇观再现。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王玉虎表示,青海农牧业要走的路是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之路,这条路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一条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只有守好了生态,才能振兴产业,才能振兴乡村。
在振兴乡村方面,王玉虎认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和系统要求,首先要结合青海实际,把政策对接好,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把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好。同时要牢牢把握青海农牧业、农牧区、农牧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使主攻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要坚持特色发展带动产业兴旺。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与环境优势,造就了天然、绿色的农畜产品,与内地相比,没有产量优势,但可以拼质量、拼绿色、拼生态。发挥青海特色优势,整合产业优势,做优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让农牧民充分享受产业兴旺的红利。
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品牌优势。青海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域之一”,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品牌名片,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个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发挥“高原、有机、绿色、富硒、健康”优势,要从全国层面来谋划和提升产品优势,用拳头产品打造出特色优势品牌。要以“三品一标”产品为依托,打造一批“名、优、特、新”特色品牌,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
要坚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是青海今后农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加快农牧民转变观念和提升素质,大力发展一批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农牧民”的组织模式,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多渠道助农增收。2018年力争在牦牛、藏羊、油菜、马铃薯、青稞等产业上打造几个产业化联合体典型。同时,要借“互联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之力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要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活力。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是党的十九大送给广大农民的政策“大礼包”。青海的承包期要到2057年左右,政策还有很大红利。这几年,在土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投融资改革、农牧业保险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效果很好。今后将利用好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农牧区、农牧业发展新动能。
要坚持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农牧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精准培育特色产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行动,注重质量和效益提升;扶持壮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培训转观念、强技能、提效益,确保扶贫成效,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